在最近一场英超赛前,当球员们集体单膝跪地以示反对种族歧视时,利兹联前锋勒温(Lewin)的选择打破了场上的统一画面。他拒绝了这一自2020年以来在英超赛场上几乎成为“标配”的姿态。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摩亚球场(Turf Moor)看台上掌声与嘘声并存的复杂反应,也再次将“单膝跪地”这一反种族歧视的象征性姿态推向了公众讨论的风口浪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超联赛在2022年8月已宣布,在与球员协商后,将停止每场比赛前都进行单膝跪地,转而将其限制在特定的“零种族歧视”比赛轮次。勒温的个人决定,不仅是对利兹联俱乐部“球员自行决定”政策的回应,更深层地折射出英超乃至整个足球界在反种族歧视行动中,集体姿态与个人表达之间持续存在的微妙张力。

英超“单膝跪地”的起源与演变
2020年夏天,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其导火索是美国明尼苏达州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在这一背景下,“单膝跪地”这一姿态迅速从社会抗议蔓延到体育领域,成为了运动员们表达对种族不公抗议的强有力象征。英超联赛在2019-2020赛季重启时,迅速响应了这一潮流,决定在所有比赛开球前,球员们都将单膝跪地,以此来传递他们对种族歧视零容忍的明确态度,并强调足球运动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这一姿态得到了绝大多数球员、俱乐部和球迷的广泛支持。它被视为一种团结的象征,一个清晰的信号,表明足球界愿意站在反种族歧视的最前沿。每当裁判吹响开场哨前,22名球员与裁判员一同单膝跪地,这种画面通过电视转播传遍世界,无疑增强了反种族歧视信息的传播力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这一姿态的讨论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一些不同的声音也逐渐浮现。有人认为,频繁的重复可能会让这一姿态的冲击力减弱,甚至变得形式化。
到了2022年8月,英超联赛在经过与各俱乐部队长和球员代表的深入磋商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强制要求每场比赛前都进行单膝跪地。这项政策调整并非意味着英超放弃了反种族歧视的立场,恰恰相反,联赛方面希望通过更聚焦的方式,即在特定的“零种族歧视”(No Room For Racism)主题轮次比赛中进行这一仪式,来重新凝聚其象征意义和影响力。联赛当时指出,球员们普遍认为,将这一姿态限制在关键时刻,能更好地传递其核心信息,避免因常态化而可能导致的“姿态疲劳”和意义稀释。这一调整,显示出英超在应对社会议题时,既要保持原则性,也要兼顾实际效果和球员意愿的灵活态度。
勒温的选择与利兹联的开放姿态
正是在英超联赛调整了“单膝跪地”政策的背景下,利兹联前锋勒温在对阵伯恩利的联赛前,选择拒绝单膝跪地,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比赛当天,当其他球员纷纷下跪时,勒温选择站立,这一幕被现场镜头捕捉并迅速传播开来。摩亚球场内的球迷反应也颇为两极化,既有为勒温的个人选择鼓掌喝彩的声音,也有表达不满的嘘声,这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这一姿态及其背后意义的多元解读。
利兹联俱乐部对《每日邮报》证实,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开放且尊重的政策,即“让球员自行决定该做什么”。这种不强制的立场,无疑为勒温的个人选择提供了空间。俱乐部管理层深知,反种族歧视的决心是统一的,但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主教练丹尼尔·法尔克(Daniel Farke)在赛后被问及此事时,也明确表达了球队对球员个人选择的尊重。他坦言:“这取决于球员个人。我们已经单膝跪地这么长时间了。”法尔克教练的这番话,透露出他对这一姿态在过去几年中持续进行可能带来的某种“审美疲劳”或意义稀释的理解。
法尔克教练进一步补充道:“具体情况你得去问勒温。我记得萨默维尔(Summerville)在利兹联效力时,他从不单膝跪地。他说‘我宁愿站起来反对种族主义’,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会过度解读。”法尔克提到了前利兹联球员萨默维尔的例子,这并非偶然。萨默维尔的“宁愿站起来反对种族主义”的表态,与勒温如今的行动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呼应。它表明,球员们并非不关心反种族歧视的议题,而是对于如何最有效地表达这一立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偏好。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是足球运动乃至整个社会多元化的体现,也给俱乐部和联赛在推广反种族歧视理念时,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个人表达与集体行动的微妙边界
勒温拒绝单膝跪地的行为,将个人表达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微妙边界再次摆在了台面。在英超联赛最初推行“单膝跪地”时,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统一的姿态,展现整个联赛对反种族歧视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凝聚力。这种集体性的、视觉化的行动,在当时无疑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象征意义。它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足球界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然而,随着这一姿态的常态化,部分球员和观察者开始质疑其持续的有效性。一些人认为,当一个姿态成为例行公事,它的冲击力和意义可能会逐渐减弱。对于球员而言,每一次比赛前的下跪,是否都能保持最初的庄重和内涵?当外界开始对这一姿态的意义产生不同解读,甚至出现“姿态疲劳”的现象时,个人选择不参与,便可能被视为一种更具思考性的表达。正如法尔克教练提到的萨默维尔,他选择“站起来反对种族主义”,这并非是对反种族歧视理念的否定,而是对表达方式的重新选择。
这种个人选择,有时会被解读为对集体行动的不配合,甚至可能被误解为对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冷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可能是对运动本身更深层次的思考:除了象征性的姿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当“单膝跪地”逐渐成为一种仪式,而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抗议时,部分球员或许会感到其表达力量的不足。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际行动、言语发声,或者像萨默维尔那样,以一种“站立”的姿态来强调自己对种族主义的坚决反对,以期能够带来更直接、更持久的影响。这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张力,并非是对立,而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最有效推动社会变革的持续探索。
利兹联俱乐部允许球员自行决定的政策,正是对这种个人表达权利的尊重。他们明白,强迫式的统一姿态,可能反而会削弱其本来意图。与其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不如鼓励球员们以自己认为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去支持反种族歧视的共同目标。这种开放的态度,虽然可能导致场上出现不完全统一的画面,但它也维护了球员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允许他们在共同的价值观下,拥有不同的表达路径。
反种族歧视的未来路径与多元思考
勒温拒绝单膝跪地的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前的小插曲,它更是英超乃至整个足球界在反种族歧视道路上持续探索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是长期而复杂的,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个单一的姿态或口号。当“单膝跪地”这一姿态在某种程度上遭遇“疲劳期”或解读分化时,足球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深层次的改变。
首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青训营到职业俱乐部,持续开展关于多样性、包容性和种族历史的教育,能够帮助球员和球迷更深刻地理解种族歧视的危害,从而从必一运动公司简介根本上改变观念。英超联赛的“零种族歧视”计划,除了赛前仪式,更应加大在教育培训、社区推广方面的投入。其次,对于场内外的种族歧视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辅以严厉的惩罚。无论是球员、教练还是球迷,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言行都应受到谴责和制裁,这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维护足球运动的纯洁性。
此外,推广多元化和包容性,不仅仅是口号,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例如,在教练、管理层和裁判等关键岗位上,积极引入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打破结构性障碍,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足球生态。球员们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个人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除了集体姿态,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慈善活动或直接参与反种族歧视项目,发出更具个性化和持续性的声音。勒温和萨默维尔的选择,虽然没有遵循统一的姿态,但如果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反对种族主义,那么这种多元的表达也应被理解和尊重。
最终,反种族歧视的成功,不在于所有人都采取相同的姿势,而在于所有人都持有相同的信念,并为之付出行动。足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它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如何在维护集体团结与尊重个人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象征性姿态之外,构建起一套更全面、更深入的反种族歧视机制,将是英超乃至全球足球界未来需要持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勒温的这一事件,恰好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再次审视并深化这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回顾勒温拒绝单膝跪地的事件,它发生在英超联赛调整“单膝跪地”政策之后,即不再强制每场比赛都进行,而是将其限制在特定的“零种族歧视”主题轮次。这表明,虽然联赛层面的统一姿态有所调整,但球员个人在非强制性场合,依然拥有选择权。利兹联俱乐部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他们允许球员自行决定,主教练法尔克也强调这是个人选择,并提及了前球员萨默维尔“宁愿站起来反对种族主义”的先例。摩亚球场的掌声和嘘声,则直观地展现了公众对这一姿态及其背后意义的复杂情绪和多元理解。
从长远来看,勒温的个人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其实是足球界反种族歧视运动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被动的姿态上,而是促使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真正地消除种族歧视?除了象征性的下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可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教育、更严格的处罚、更广泛的多元化实践,以及对各种真诚反种族主义表达方式的包容。这场关于“如何反种族歧视”的讨论,远比“是否单膝跪地”本身,更具建设性。足球界需要继续在集体行动与个人信念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确保反种族歧视的核心信息,能够以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传递下去。